“哪里最困難就到哪里去,支援、攻堅,是他的強項。”這就是同事們口中的孫海偉。2022年全國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暨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有限公司第十八屆職業(yè)技能競賽中,孫海偉一路披荊斬棘,最終榮獲職業(yè)技能競賽通信專業(yè)冠軍。

面對大家的祝賀和討教,他卻顯得很從容:“我只有一顆平常心,綁扎配線只是基本功,可能我干的時間比較長,熟練度比較高。至于經驗,真的沒啥。”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孫海偉的奪冠之路并非一蹴而就。早在多年前一次通號工程局集團天津分公司舉辦的青工基礎技能競賽中,孫海偉就以2小時27分鐘的驚人速度,綜合分排名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摘得通信組第一名的桂冠。他不僅有扎實過硬的施工技藝,還先后參建了京滬、神朔、向莆、中南通道、海南西環(huán)、寶蘭、京沈、阿富準、拉林、匈塞鐵路等國家重點鐵路建設,在一線積累了長達十多年的豐富經驗。
業(yè)精于勤 行成于思
2010年,孫海偉剛參加工作,就投入到京滬高鐵的建設高潮中去了。項目經理對他委以重任,讓他負責德州西至天津南段的通信設備安裝及調試。北方的冬天異常寒冷,施工現場缺少取暖設備,機房工作時常常站不直、坐不下,只能蹲著干活,但他從不因嚴寒而退縮,秉著對工作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一門心思撲在機房設備安裝及配線施工上,一干就是大半天。
帶他的老師傅回憶道:“孫海偉是個特別上進的小伙子”。他白天在現場施工,一邊實際操作一邊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們討教;晚上回到宿舍,別人都休息了,他還要抱著一堆書籍邊看邊抄寫筆記。只有高中學歷的他,憑著不服輸的勁頭,報了多個學習班,一步步成功考取了中專、大專以及本科學歷。
孫海偉的業(yè)務技術很快得到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2014年,恰逢中南通道施工最緊張的時刻,孫海偉擔負起項目部管轄范圍內全部的室內設備安裝及配線工作。在他的帶領下,通信室內工作總是能提前優(yōu)質的完成作業(yè)。他一股腦鉆進了機柜和走線架中,埋頭研究起走線和配線,妻子懷著身孕卻無暇回家看顧。當孩子出生那天,他仍在現場緊張地忙碌著,僅僅抽出時間接聽了一個母子平安的電話。
功不唐捐 玉汝于成
孫海偉總是匆忙奔赴最前線,靠著精準熟練的操作,圓滿完成了寶蘭客專、京沈客專等多項重點工程現場系統(tǒng)的調試工作。
2015年,由于修建環(huán)線需要,海南西環(huán)崖城站和東方站要在八個小時之內將兩站的普鐵通信機房整體變遷至高鐵通信機房,任務工期非常緊張。為了按時完成施工任務,孫海偉與同事研究提前做好預配預制工作,搬遷前一個月就開始著手測量比對預配新建機房的業(yè)務配線。
正式施工原本從晚上八點開始,當天天還沒亮孫海偉就跑到現場,邀約通信段配合人員提前進入既有普速機房和新建高鐵機房做線纜最后的核對、導通、核對標簽等準備工作。經過孫海偉和同事們連續(xù)奮戰(zhàn)近20個小時后,終于于第二日凌晨三點正點開通了通信設備和業(yè)務,受到了各方贊賞。
技重于練 巧重于悟
2015年的北京鐵路行業(yè)國際裝備展是孫海偉第一次參與設備工藝展示。如何利用好這個平臺,向全世界展示中國高鐵的工藝水平,是他日思夜想的問題。經過和團隊反復討論嘗試,孫海偉最終決定同時利用扎帶和夾板將其等間距運用,根據線纜長度,依次分層布放的原則,最后呈現出“整齊統(tǒng)一、層次分明、橫平豎直、錯落有致”的布線工藝,受到眾人的圍觀和稱贊。
2016年的長沙裝備展,孫海偉同樣用自己高超的技藝向全世界展現了“工匠精神”,再次贏得一片贊譽。
2018年,孫海偉主要負責京津城際鐵路通信改造工程第一項目部的技術工作,推進通信段日常配合工作對接、現場盯控、新增設備調試、故障處理。
2021年至2022年期間,孫海偉又積極投身到匈塞鐵路,負責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中心站施工。在項目的十個月里,由于缺少外援工人的幫助,孫海偉便獨自帶著幾名職工攬下設備配線規(guī)劃、設備安裝、加電調試所有工作。當和國外配合人員進行對接、與國外技術人員現場咨詢時,語言不通的他便尋求電話求助,常常是“兩個人交流三個人說”。遇到大家對國外設備不熟悉的情況時,他就一邊請教廠家一邊自己琢磨,一邊學一邊干,還不忘為國內外參建職工提供技術支持,最終保證了中心站順利開通,并帶領參建團隊獲得了先進集體稱號。
雕琢拋磨成器,千錘百煉成金。孫海偉的奪冠絕不是一時巧合,鮮花和掌聲不過是對成績的肯定,在這之前,所有的坎坷與汗水都是榮譽的沉淀。
對孫海偉而言,本次奪冠后又將開啟全新的挑戰(zhàn),他依然奮戰(zhàn)在鐵路建設一線,繼續(xù)向下一座高峰進發(fā)!